三月份工作雜記

三月份工作雜記

文:陳婉寧(北京自然之友志願者)

三月份主要忙碌於同步開展低碳家庭項目下的兩項工作:一為聯合自然之友各地會員小組進行為六五環境日揭示之全國階梯電價政策調研成果,二為上月報告中所提及之居家建築節能改造活動。這兩項活動其實是互為輔助的。在政策面向,由於中國地廣人多,各地氣候及地理條件也不盡相同,而電價政策更多時候是電力公司(國企)與政府官方相護或者於電價制訂的公開透明度不一,最明顯的即是公民只知道被動地繳交電費,卻無法擁有瞭解居家電耗週期或分段收費機制的制訂標準及決策背後的考量背景與因素。信息公開與知的權利在關乎民生用電利益上從來沒有被體現,加上近期爭論不休的小南海水電站調整保護區與沿江流域興建水電站提供高碳排、高污染工業使用,防洪、生態養護、儲水的華麗外衣包裹著環境的不可逆性。相應的電價調研主要想體現以下幾個目標:

1.提供政府實施階梯電價的政策參考意見內容;

2.進一步通過調研過程為公眾提供節電行為上的實際參考;

3.提供政府實施階梯電價政策時,該政策實際能產出多少節電潛能空間。

由於階梯電價政策實施勢在必然,其但此調研若能捷足先登,同時提供給各地發改委做為階梯電價政策參考,搭上官方政治決策的路子,在源頭著手,同時也調整階梯電價政策從懲罰漲價,建議增加提供鼓勵節能機制。

與階梯電價政策調研相配合的,是屬於更民間,動手DIY的居家節能改造活動。此活動在上月報告中稍有提及。在學術及提供給政府城建相關部門參考上,有一些指標供參考。由於經費及人力有限、實際技術工作能力之生疏,無法在北京地區大規模地進行,只能縮小範圍找尋二十五戶意願人家進行節能改造活動。也想透過活動瞭解北京市民的住宅實際能耗及合理需求量是如何分佈?就宏觀角度而言,與美、印、法之住宅能耗作對比,究竟人的行為使用習慣與建築使用的總能耗相關性為何?若透過數記統計或模擬城市折算出來,則很可以作一參考值。而活動的目的算是長期的環境教育功能,透過過程學習與行為、居家節能空間之轉化外,人居環境的宜人度也是指標之一,所以光照度、溫濕度、通風系統,…等,都是在考量之中。而將採集到之數據分成結構性的若干部分來看,也才可能有居家節能之指導標準,尤其設計師的參與,如果方屋在設計前期就以綠色設計模式考量,則可以減去入住者感覺環保節能只是平添麻煩事的心態。例如:大家總說在馬桶裡放一塊磚可以節水,或者熱水器二十四小時開啟,但一開啟即代表電流啟動,能耗開始運轉。前者其實很多實驗指出往往馬桶充不乾淨,反倒造成了臭氣及殘便不雅觀;後者因為前期設計不當,使得很多能量在運送未達時即已關閉,但過程中的能耗依舊是損失了。如果在前期設計將洗衣機排水管與沖廁排水管連接,能利用的水資源絲毫不浪費。當然這又牽扯到更細緻的規劃設計,項目的目的在於如何更正確地傳達低碳觀念,而不是號召民眾放棄這個放棄那個,並透過活動中的細緻案例,推廣至更廣大之公眾傳播。

當然這其中還可以再擴張連結面向,諸如近來接洽之築龍網、中國室內裝修裝飾協會、風尚地產、中國建築科學院環境能源研究所、中瑞合作低碳城市項目..等,大家關注之面向多有重疊,只是以不同的角度切入,恰恰巧妙地體現彼此在結構中社會位置及能量之不同。未來,低碳家庭於下年度或許再逐步邁向低碳社區紮根之工作。

註:本月份無合適圖片,故不附圖。

發表留言